|
售價:288
|
超多的鄉民很都說哭泣的橄欖樹 無敵好的!網友也都知道在定價和網路售價會有一定的差距,售價隨時會調整;特價有時效性,有需要的人動作要快!除了哭泣的橄欖樹 相關商品及價格也一並整理成資料,提供給大家參考~整理資訊大致有分享文、開箱文、試用文、評鑑文、推薦文、是否便宜、優缺點等資訊. |
|
KATE不吝嗇分享他的生活點點滴滴;包括網路上購買的任何東西.現在很多線上購物EC平台都有銷售該商品!哭泣的橄欖樹數量有限,售完為止!限量是殘酷的,不要猶豫入手要快~google找一下有些人再熱烈討論哭泣的橄欖樹.包含更進一步圖文資訊的介紹!點擊圖片或文字可以進到更詳細購物推薦網站~ |
詳細資料ISBN:9789866513299 叢書系列:世界公民叢書 規格:平裝 / 384頁 / 15 X 21 CM / 普通級/ 單色印刷 / 初版 出版地:台灣 內容簡介薩依德巴勒斯坦論述的體驗版。 具備文字上的深度與力度 獲得2007 年「美國書訊獎」歷史小說類大獎 ( USA BOOK NEWS – WINNER 2007 BEST BOOK/ HISTORIC FICTION) 當你進入到本書的核心,它將讓你心潮澎湃,為你所不知道的苦難世界同苦同悲,也為你打開了世界另一面向的一扇窗 無數個黑夜 裹我以深沉的憂傷 衝擊我,考驗我,有如 夾帶悲愁的巨浪 多數美國人無法像我們這樣愛。關鍵在於他們活在安定安全之中,活得太淺,很難把人的感情推入到我們所活過的那種深度。 我們悲傷,是因為我們不斷地喪失,我們的家人就和死亡一樣,唯有躲開你,才會使你幸福,--- 如果薩依德的巴勒斯坦論述,讓世人瞭解了他同胞們痛苦的處境,那麼這本書可以說是薩依德論述的體驗版。 作者蘇珊.阿布哈瓦(SUSAN ABULHAWA)扣著幾次歷史事實如1948猶太建國、1967的6日戰爭、1982夏提拉(SHATILA)與薩布拉(SABRA)難民營大屠殺、1983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攻擊案、2002階林屠殺…等,六十年來巴勒斯坦人的苦難歷史寫成本書。她透過書中人物,讓讀者看到了他們的惶惶不可終日,並揭露了巴勒斯坦歷史上的血腥路標。 本書的原始材料都是歷史事實,作者將虛構與文獻加以揉合的手法,正是本書的力量之所在。 英國泰唔士報(THETIMES /UK NEWS)在2010/2/6的評論 很值得提出參考:《哭泣的橄欖樹》絕不耽溺於種族情結,更不偏向種族主義。受苦與犧牲並未成為特定訴求的符碼,勿寧是極為難能可貴的成就之一。這本小說的寫作,其行文詩意,是現代阿拉伯寫作的特點。作者掌握了阿拉伯語的細緻慇勤與充滿意像的特點,揮灑其所謂的「阿拉伯之舞」,可說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。 2009年新年前夕爆發的以色列攻擊巴勒斯坦事件,意外地使這本小說受到擅長發掘新人作家的出版集團BLOOMSBURY的注意。打造過《英倫情人》、《哈利波特》、《追風箏的孩子》等國際重磅暢銷書的BLOOMSBURY,信心滿滿地簽下這本小說的英美兩地英語翻譯權,比照《追風箏的孩子》的行銷規格,在2010年2月給這本小說一個新的名字MORNINGS IN JENIN,上市發行。 故事在海法附近的艾因霍村揭開序幕,以阿布赫傑一家人與橄欖種植為核心,一九四八年「大禍臨頭」。在西方國家支持下,猶太復國份子入侵,佔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、家園與清真寺。村莊遭到攻擊,村民被迫流放,蒙受損失、流離與羞辱之苦,最後落腳在難民營,階林。走到這一地步,「睜開眼睛,難民惶惶不安地發現,他們正慢慢地被人從這個世界上抹掉」。猶太人以各種手段斷絕他們的生機,其用心與納粹德國無異。 艾因霍(EIN HOD)村的一家巴勒斯坦人被趕出世居祖宅的那一天,一個名叫伊士瑪的新生嬰兒,遭到一名以色列軍人擄走,成為猶太人的兒子,取名大衛。 伊士瑪丟失後,他的母親達妮亞生下女兒阿梅爾。《哭泣的橄欖樹》便是在敘述親兄妹阿梅爾與大衛,從敵對到相認的曲折故事。 在階林難民營中出生,阿梅爾一生下來便被丟入一個不斷喪失的世界,失去家園,失去親人,失去國家民族。但在殘缺的人生中,每天黎明,父親為年幼的女兒朗讀,讓她覺得自己擁有的愛「大如海洋及其全部游魚」。但另一方面,卻又活在母親患難人生的哲學中:「無論什麼感受,緊鎖放在心裡」,大悲大喜皆不形於色。 阿梅爾的一生是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六十年衝突的縮影,從階林到耶路撒冷,到黎巴嫩,到陌生地美國,到重返階林,傷痕與恐懼,親情與愛情,步步血淚,其間有仇恨,有寬恕,有大愛。 《哭泣的橄欖樹》是小說但也是歷史,人物雖屬虛構,場景都是真實,也是作者蘇珊.阿布哈瓦(SUSAN ABULHAWA)顛沛流離的故事。她是巴勒斯坦人,出生於6日戰爭的1967年,故事跟著她苦難的生活-----科威特、約旦和被占領的東耶路撒冷,最後到達美國,目前定居於賓州。這幾乎就是她個人的傳記,也是今天巴勒斯坦人的傳記。同時也揭露了九一一紐約雙子星大樓事件背後令人淌血的動因,揭開了新聞頭條底下不為人知的真相,為現代世界一場活生生的政治衝突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。作者簡介蘇珊.阿布哈瓦(SUSAN ABULHAWA) 巴勒斯坦人,一九六七年出生,一出生就成為六日以阿戰爭的難民。自幼顛沛流離,住過科威特、約旦和被占領的東耶路撒冷,最後到達美國,目前定居於賓州。 青少年時期移民至美國後接受寄養制度的安排,在北卡羅萊納州長大,就讀費佛大學﹝PFEIFFER UNIVERSITY﹞,並在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取得營養學碩士學位。 蘇珊對西方媒體看待以巴衝突的報導感到失望,經常投書報紙的論壇版,她的文章見於許多報章雜誌。創辦非政府組織「巴勒斯坦園地」﹝PLAYGROUNDS FOR PALESTINE, INC. WWW.PLAYGROUNDSFORPALESTINE.ORG﹞,在被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與各個難民營為兒童建設遊樂場,捍衛占領區內巴勒斯坦兒童的遊戲權。 作品常見《紐約日報》(NEW YORK DAILY NEWS)、《芝加哥論壇報》(CHICAGO TRIBUNE)、《基督教科學箴言報》(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)及其他出版品與文選。譯者簡介鄧伯宸 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,曾任報社編譯、主筆、副總編輯、總經理,獲中國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。 譯作有《影子大地》、《孤獨的聆賞者》、《族群》、《綠色全球宣言》、《邱吉爾的黑狗》、《美的濫用》、《舊歐洲,新歐洲,核心歐洲》等,皆由立緒文化出版。 |
詳細商品說明 |
資料來源:博客來
z0t17b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留言列表